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荣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四项重要科技奖励

2025年04月19日 09:31  点击:[]

4月16日至17日,2025年度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大会暨第三届安全科学与安全工程国际会议在武汉顺利召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陆伟教授、江丙友教授、张雷林教授均荣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马衍坤教授获得青年科技奖。

颁奖现场

陆伟教授牵头完成的CO2直注防灭火与固碳封存一体化技术”,联合了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盘石矿山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首创了束管型液态CO2安全直注系统,配备实时感温报警装置,冷量利用率达100%;研发仿生多孔凝胶固碳材料,实现98%以上CO2长效封存;创新粉煤灰-矿渣复合封堵材料,工业固废利用率超80%。该技术形成灭火、固碳、固废治理协同体系,单井年减排可达3.6万吨,为矿山安全与碳减排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江丙友教授团队研发的“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工程防护关键技术与应用”,构建了“粉尘微观-宏观运移大尺度物理模拟科学试验集群”,开发粉尘“产-运-控-降-辅”全过程实验技术,攻克粉尘粒径与降尘机具匹配难题,预测模型误差低于9.7%。创新研发“长压短抽通风与喷雾除尘协同智能防尘装置”,建立“雾滴-粉尘颗粒群相互作用”模型,形成粉尘源头抑控、智能监测与高效净化技术体系。

马衍坤教授研发的“高瓦斯煤层跨煤岩界面爆破增渗理论与技术”,荣获青年科技奖。该成果针对高瓦斯矿井煤层透气性差、瓦斯抽采效率低等难题,创新提出跨煤岩界面爆破增渗技术,显著提升瓦斯抽采效果,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支撑。项目成果已在多个矿区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雷林教授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的“煤矿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爆炸共生灾害防治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针对我国72%煤矿存在的煤自燃与瓦斯交织致灾难题,项目首创动态预警-定向消险-快速灭火技术链:构建多参数动态监测模型,破解传统静态预警局限;研发磷石膏基防爆材料与智能导流抽采装置,使采空区瓦斯浓度下降45%;创新复方阻化纳米乳剂,灭火响应速度提升60%。项目在湖南、江西等10余矿区应用后,近三年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9亿元。

以创新驱动安全治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此次获奖的四项成果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聚焦矿山灾害防控与绿色低碳发展,体现了学院“面向行业需求、深耕技术创新”的科研导向。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为职业安全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安理智慧”。

撰稿: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幼平

核稿: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伟

上一条: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安全学院开展“沉浸式”红色实践活动 下一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关闭